学历也好,身份也罢,历来就不应是就业的唯一标准。然而一些人总认为高学历就要选择公务员、国企之类的让人羡慕的职业,从事下层事情就没职位,也没"前途"。卖猪肉、卖牛肉粉也好,到暖锅店打工、到工厂当技工也罢,人们的种种质疑,不但源于"学而优则仕"的古板看法,还基于对这些年轻人未来向上流动的深深担心。
?
就业的门路越走越窄,自由流动的空间越来越小,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深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。从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明确要求报考人员的"干部"身份,到一些单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唯学历、唯身份,再到一些厂矿企业职称、职务评准时看身世、论身份,现实中对人才任用的种种做法,往往为人才的自由流动设置了重重障碍,也越发强化了本不应有的"身份人才观"。
?
人才对应的是能力,而不应附加"户籍""体例""学历"等标签。职业无崎岖贵贱,每个人都应有充分选择和公正竞争的时机。以"身份"论人才,由"身份"挑岗位,不但会大大降低社会活力,阻止种种人才脱颖而出,还将严重影响社会公正。
?
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,突破体制壁垒,扫除身份障碍,让人人都有生长成才、脱颖而出的通道,让种种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辽阔天地。这指的就是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,别让"身份"成了人才流动的绊脚石。从唯学历唯身份,向重能力看水平,只有不绝深化人事制度革新,破除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藩篱和毛病,才华使社会形成人才自由流动的花样,让人的职位真正随着能力走,增进社会健康生长。